专家呼吁关注心血管健康多病共管共防
“律动不息”是今年世界心脏日的宣传主题。在日前举行的“9·29世界心脏日”科普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倡导全社会关注心律,心率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心脏更不能频繁乱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肥胖等“四高”共管的防治理念应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和践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指出,“四高共管”和“多病共防”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慢性病管理理念的一次升级。在防治“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基础上,强调管理“第四高”即超重肥胖的体重管理。针对多病共存,需要整合心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参与,协同管理,一齐达标,帮助患者实现多病共防的切实获益。
在众多共病威胁中,感染性疾病的影响不容小觑。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解释道,疾病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带状疱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人体免疫力低下后发病风险更高。病毒感染和炎症反应会加剧血管内皮的损伤,诱发心梗、中风等泛血管事件。中老年人通过自我管理与定期体检结合,双管齐下加强防控。保持健康体重和腰围,规律测血压,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这些是生活中的第一道防线。年度体检如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眼底血管检查、心电图及肾功能,这些指标和检查手段能及时发现血管损伤和并发症的征兆。
“心血谜案”探案式科普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
在科普活动现场,探案式科普短剧“心血谜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在演出结束后的专家对谈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康复科执行主任郑拥军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配资交流平台,后遗神经痛的程度更为剧烈,容易成为血糖波动、血压失控的隐患,患者面临更高的疾病管理难度和治疗成本。建议患者早诊早治,发生带状疱疹一周之内抗病毒效果为佳,一个月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能有效防治后遗神经痛。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指出,预防始终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目前全市有70多家门诊可以开具疫苗健康处方,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花迎雪建议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在疾病稳定期进行接种,接种前可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专科医生咨询,把握疫苗接种时机。
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